《毛泽东选集》——血的著作
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新中国积极开展思想文化建设。新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任务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和武装人民。因此1950年春,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由刘少奇任主任,主要成员有陈伯达、田家英、胡乔木,以及斯大林派来的顾问尤金、苏联驻华使馆翻译费德林等。随后,委员会立即开展《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拟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主要著作,编为四卷,经毛泽东本人审定后,陆续出版。

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从1951年7月开始,经毛泽东审定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若干篇文章,提前在《人民日报》陆续刊载,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终于在1951年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当天下午,中国出版署举行庆祝会,署长胡愈之发表讲话,希望以《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工作为标准,不断提高质量,为出版界开创新时代。当天首都各界人民知道了毛泽东远近出版的消息,成千上万的人在新华书店的门前排成了长长的队伍,都想争先买到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毛泽东选集》第二、三、四卷分别于1952年、1953年、1960年出版,都是25开本。之后,出版32开的普及本。到1965年末,全国累计印制《毛泽东选集》1000多万套。《毛泽东选集》的出版,掀起了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对提高中国人民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产生深远影响。
《毛泽东选集》中很多篇目充满哲思和智慧,常读常新。例如,《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毛泽东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论持久战》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军事形势,确定了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总方针,是战略思维的典范;《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全面考察了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基本国情,系统阐明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深刻论述了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以及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使命。这些金句典章都曾广为流传,引人思考。

从更深层次来看,《毛泽东选集》作为革命领袖的著作选集,不仅是一个人的智慧,更是一个时期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1964年,有人向毛泽东说到读《毛泽东选集》的事,毛泽东的回应别出一格:“《毛泽东选集》,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泽东选集》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所谓“血的著作”,指《毛泽东选集》是斗争的产物,由问题“倒逼”出来,写文章是为记叙中国革命浴血奋斗的曲折过程,总结党和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毛泽东选集》的理论观点是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换来的,其中反映的规律性总结具有重要的经验价值和参考意义。
光阴流转,《毛泽东选集》诞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虽然远去,但其中蕴藏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组织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要促进各级党组织加强科学工作方法学习,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新时代人们读《毛泽东选集》,首先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要深刻领会著作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从中找到研判形势、推进工作、指导实践的理论涵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读懂、读活、读透。
参考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选集》出版概况——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引用日期 2021-05-20)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 中共勐腊县委党校(引用日期 2021-05-20)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引用日期 2021-05-20)
第一版《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党史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引用日期 2021-05-20)
毛泽东自评《毛选》:这是血的著作——人民日报 (引用日期2017-03-30)